調查發現,身為目睹或知曉他人網路霸凌的旁觀者比率高達57.9%。
超過半數國內青少年,有網路霸凌相關經驗;曾經在網路上被威脅過,或曾經被別人開玩笑的被霸凌經驗,分別占調查人數的32.5%和33.3%;
中小學網路素養與認知網站(簡稱eteacher網站),今年1月間,針對新竹市國中生進行網路霸凌調查,有效樣本228人,往後將針對全國國中學生,進行網路問卷調查。
調查報告指出,由於電腦網路與通訊科技的普及,使霸凌行為透過電子郵件、網路貼文、手機簡訊等方式,在校園環境中快速蔓延。
不論是難以入目或令人尷尬的影像張貼,威脅恐嚇、人身攻擊、難堪的票選、漫畫,或性暗示的字眼,都會造成被霸凌者精神傷害;加上網路世界容易一傳十、十傳百的特性,以及不易掌控傳播途徑的特性,更大大增強其殺傷性。
目前青少年在網路上與他人交流,會使用的工具有:即時通訊、電子郵件及網路聊天室等。研究調查發現,81.1%青少年在網路上與人溝通,是使用即時通訊軟體。
進一步交叉分析青少年使用網路溝通工具(即時通訊軟體、電子郵件、網路聊天室)被霸凌的機率,發現使用即時通訊軟體和不使用即時通訊軟體的兩群青少年中,使用者被霸凌者的比例,比不使用者高出47.4%。
調查顯示,霸凌者同時也很可能被霸凌;此一特性,或許是由於網路媒體多半具有匿名性而造成。
青少年對於網路霸凌多半保持沉默,受害者僅約一成會報告老師。這種消極的態度可能會使校方低估了網路霸凌的嚴重程度,對友善校園的營造更是一大障礙。
調查發現,受害者與旁觀者最願意開口說的對象,是同學與朋友,比率均約四成;其次是兄弟姊妹約兩成。而願意將網路霸凌事件告訴父母的比例僅14.5%,主要原因是怕父母擔心、或是認為父母師長也無法改善霸凌狀況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